一瞬

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。夏天在我看来是个危险的季节,炎热的天气使人群比其他季节裸露的多,也更难掩饰心中的欲望。

今天无意中看到王朔的采访,忽然觉得他真的老了,那股子桀骜不驯的劲儿,好像被时间抹平了。人到了一定年纪,终归是要服老的。刚好这段时间又重看了一遍姜文导演的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,恰好手边也有一本王朔的文集,就顺势翻起《动物凶猛》,想重新回味一下那股带劲儿的痞气。

动物凶猛是归类在纯情篇的这部小说写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北京一群青少年的生活。表面上,他们无所事事、打架斗殴、满口脏话,但其实他们骨子里藏着的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困顿、压抑,还有青春期不可避免的躁动与无助。他们看似什么都不在乎,其实是在拼命证明自己的存在。
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,是小说里那种没有出口的感觉。主人公年轻,愤怒,渴望爱情和理解,却又不断在现实中碰壁。他和李青的感情,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误会,却还是义无反顾地扑了上去。那种爱的方式,很青涩,很粗糙,甚至有点笨拙,但却是我们很多人曾经拥有的——把所有的情绪都压在一个人身上,以为她能拯救你,其实她也不过是一个在泥里挣扎的人。

青春总是被浪漫化的,可在《动物凶猛》里,它是一种热血的误会,是一群没有未来的年轻人对生活发出的本能反抗。没有理想主义的滤镜,只有干巴巴的现实和被抛弃的疼痛。

这本书读起来不轻松。你会不断地被人物的情绪牵着走,有时愤怒,有时失望,有时心疼。你会看到很多熟悉的影子,可能是你自己,也可能是曾经你身边那个看起来很酷、后来却突然消失的人。

读完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。它不像很多青春小说那样,给你一个圆满的结局,告诉你无论如何都会好起来的。它更像是在告诉我们,有些人,有些事,天生就是没办法好起来的。但那不是失败,只是现实。

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一句话:成长不是一个不断获得的过程,而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。你告别了天真、告别了热烈,也许也告别了最真实的自己。

王朔牛逼的地方就在这:他没把我们变成更好的人,他让我们想起自己原来那么烂、那么真。他笔下的人物,不是榜样,是照妖镜。你照着照着,发现原来自己也当过那样的凶猛动物,只不过现在被驯化了,连反抗都变得文雅。但庆幸的是,我们曾经也凶猛过。

  • 我终日游荡在这栋楼的周围,像只热铁皮屋顶上的猫,焦躁不安的守候着画中人的出现,她像一只幽灵,来无踪去无影,只有我的感觉和嗅觉里留下的一点痕迹和芳香,能证实她的存在,我延长了守候的时间,甚至披星戴月仍旧一无所获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